《羊城晚报》 2017-11-15 15:45 记者:吴海飞
http://money.ycwb.com/2017-11/15/content_25686104.htm
曾经被认为可能是创业板退市第一股的金亚科技(300028)如今总算安全着陆了,不过还是少不了行政处罚。11月14日,金亚科技发布关于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的公告,宣告金亚科技历经逾两年的立案调查结果尘埃落定。
据了解,因为金亚科技及实际控制人周旭辉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在2015年6月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经查,金亚科技存在2014年伪造财务数据、2014年年报虚增利润总额约8049.55万元、2014年年报虚增银行存款约2.18亿元、2014年年报虚列预付宏山公司3.1亿元工程款等违法情况。
如在2014年年报虚增利润方面,证监会表示,金亚科技通过虚构客户、伪造合同、伪造银行单据、伪造材料产品收发记录、隐瞒费用支出等方式虚增利润。具体来看,经证监会核实,金亚科技2014年年报合并财务报表共计虚增营业收入约7363.51万元,虚增营业成本约1925.33万元,少计销售费用约368.5万元,少计管理费用约132.08万元,少计财务费用约795.3万元,少计营业外收支约1315.49万元,虚增利润总额约8049.55万元,占当期披露的利润总额的比例为335.14%,并使利润由亏损变为盈利。
对于金亚科技数据造假的过程,证监会也予以披露。证监会称,金亚科技2013年大幅亏损,为了扭转公司的亏损,时任董事长周旭辉在2014年初定下了公司当年利润目标为3000万元左右。每个季末,金亚科技时任财务负责人会将真实利润数据和按照年初确定的年度利润目标分解的季度利润数据报告给周旭辉,最后由周旭辉来确定当季度对外披露的利润数据。在周旭辉确认季度利润数据以后,金亚科技时任财务负责人于每个季度末将季度利润数据告诉金亚科技财务部工作人员,要求他们按照这个数据来做账,虚增收入、成本,配套地虚增存货、往来款和银行存款,并将这些数据分解到月,相应地记入每个月的账中。
证监会表示,金亚科技披露的2014年度报告虚假记载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相关规定。根据当事人上述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证监会拟对金亚科技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周旭辉、张法德、丁勇和等17名当事人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到30万元不等的罚款。此外,证监会拟对周旭辉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拟对张法德、丁勇和分别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拟对罗进、何苗分别采取五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金亚科技的造假事件,给股民带来巨额损失。在公告被立案调查前一个交易日的2015年6月4日还曾涨停收盘的金亚科技,被立案调查的公告一出,紧接着三个交易日均“一字”跌停。此后更是长达9个多月的停牌,而2016年3月30日复牌后依然是连续5个交易日跌停,直至2016年4月7日才打开跌停板。
广东环宇京茂律师事务所谢良律师表示,待行政处罚决定正式做出以后,受损股民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上市公司赔偿。谢良表示,根据证券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并参照管辖地成都中院以往审理过的五粮液等类似案例,预计金亚科技符合索赔条件的投资者为:在2015年4月3日至2015年6月4日买入且在2015年6月5日之后卖出或持有金亚科技股票的推定受损投资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亚科技涉嫌违规同期,公司股东人数曾高达18000多人,预计受此次事件影响的投资者不在少数。